利来W66app可以

第七届世界散文大赛颁奖仪式正在西安举办利来W66app可以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03-29

  3月1日,由西安报业传媒集团(西安日报社)联合陕西禧福祥品牌运营有限公司举办的“2022禧福祥西凤6年 再唱山歌给党听” 全国散文大赛颁奖典礼在陕西禧福祥美术馆隆重举行,获奖作者以及西安晚报小记者代表等参加了颁奖盛典。

  据悉,此次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赛作品八千多篇,经过大赛组委会组织相关专家评选,来自广东省李文芬作品《城市书房》荣获金奖,奖金10000元;贵州杨阔作品《父亲与牛耕》、陕西李艳娥作品《读信》荣获银奖,奖金各7000元;广东周雨淇作品《归来仍少年》、陕西王晓博作品《塞北的蟹》和陕西王佳作品《小镇故事》荣获铜奖,分别获得5000元奖金,西藏洛桑加央等10名作者荣获优秀奖,分别获得2000元奖金。

  据介绍,本次大赛2022年6月份开始向全国征稿以来,收到了广东、广西、贵州、内蒙古、福建、山东、西藏等地文学作者以及泰国作者八千余篇来稿,各省市区作者踊跃投稿参赛,他们中有专业作家,有文学爱好者,有退休干部,有中学生和大学生,有工人,有农民,有教师等等,他们以自己的亲身感受抒写火热的情怀,描绘身边的美景;他们用文字去描绘生活中那份深切感受,记叙身边日新月异的变化,见证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感受越来越美好的环境。

  为了充分办好第七届全国散文大赛,2022年7月和9月以及2023年2月,主办方还组织散文作家、资深媒体记者代表深入到陕南安康市宁陕县、陕北榆林市横山区和关中宝鸡市凤翔区采风,作家们纷纷拿起手中的笔,以或雄壮或优美的语言,写出了很多优秀的作品,在西安报业传媒集团的各个平台发表后,在业界引起了关注。

  当天,人民艺术家、时代楷模贠恩凤,全国“金话筒”银奖获得者、全国小说演播艺术家海茵,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陕西省散文学会会长、西北大学现代学院文学院院长陈长吟, 陕西省作协副主席、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朱鸿, 著名作家、文化学者商子雍,西安报业传媒集团(西安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董事长张哲、陕西禧福祥品牌运营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延安, 西安报业传媒集团(西安日报社)总编辑程建设,陕西禧福祥品牌运营有限公司总经理边瑞涛, 西安报业传媒集团(西安日报社)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李明以及获奖作者和西安晚报小记者代表等人参加了颁奖盛典;陕西广播电视台播音指导、全国“金话筒”银奖、全国小说演播艺术家海茵朗读了金奖作品《城市书房》,西安市第70中学学生代表朗诵了银奖《读信》和铜奖《小镇故事》。陈长吟、朱鸿、商子雍还分别就“文字的力量”等话题和晚报小记者们的面对面访谈。

  颁奖典礼上,陈长吟宣读了本次大赛获奖名单。陈长吟、王延安、张哲、边瑞涛、程建设利来W66app可以、李明等人还为获得金、银、铜奖及优秀奖的作者代表颁发了证书和奖金;组委会还向陕西禧福祥品牌运营有限公司颁发了“文化传播杰出贡献奖”奖牌。

  陕西禧福祥品牌运营有限公司总经理边瑞涛介绍说:陕西禧福祥公司联合西安报业传媒集团连续举办七届全国青年散文大赛,已成为规模较大、水准较高、参赛人数众多的文学盛事之一。“2022禧福祥西凤6年杯 再唱山歌给党听”第七届全国青年赛文大赛自开展以来受到广大文学爱好者的广泛关注,延续往届赛事开展的采风活动使文学创作有了生活的根基,散文找到滋养的土壤更有生命力,促使大家在文学的百花园执笔耕耘,为社会奉献更多的优秀的文学作品。

  王延安董事长作为西凤文化与复兴持续付出的“最佳讲述者”,他用执着的热情与巨大的投入构建品牌文化根基,二十二年来,西凤酒15年6年品牌显著成绩都是文化建设取得成果的最好证明。无论酒业风云如何变迁、消费趋势如何更迭,基于文化深度与厚度的打造都是西凤酒15年6年品牌的重要内容,也是助力中国名酒复兴的关键力量。王延安董事长带领陕西禧福祥公司坚定地传承并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为实现企业公益活动的价值裂变和经济效益倍增,建立陕西禧福祥美术馆,为社会各界提供作品展示与文化交流的空间。福往者福来,爱出者爱返,从而达到共赢。凝聚共识,汇集力量,进一步树立文化自信,创新发展,希望更多的文学爱好者参与到全国散文大赛中来,也希望社会各界继续关注我们的赛事活动,为社会造福。

  程建设在致辞中说,这是一场春满长安、培根育苗的文学盛会!今年7月1日是西安日报、西安晚报创刊70周年!70年来,西安日报、西安晚报扎根陕西西安这片深厚的历史文化沃土,在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传播好党的声音、发挥好党和政府广泛联系群众桥梁纽带作用、引导舆情民意、丰富市民读者文化生活的同时,坚守“文化初心”,坚持“文化立报”,长期致力于西安城市和区域文化品牌建设,通过策划、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发现、培养文学新人,宣传、支持文学陕军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近十年来,《西安晚报》守正创新、自信自强,成功举办了中国报人散文大赛和全国青年散文大赛,在全国文学界、新闻界产生了经久不息的热烈反响,被称为“西安晚报文化现象”。

  “全国青年散文大赛”从陕西源远流长的历史文脉、悠久美丽的“西风传奇”中汲取智慧、启迪思想,以青年散文作家、青少年文学爱好者为参与主体,立足陕西、辐射全国,旨在培养和激励青年散文创作,号召更多青年学生深入生活、发现美好、记录时代、抒写情怀。这一全国性散文大赛,从2015年起到现在已经成功举办了七届,在全国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成为培养全国青年散文新人的一大品牌活动。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年,我们以“再唱山歌给党听”为主题,组织开展第七届禧福祥西凤6年杯全国青年散文大赛,号召青年文学爱好者讴歌新时代,抒写新生活,用手中的笔反映新时代十年祖国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赞美新时代波澜壮阔的建设成就,抒发对党、对人民、对祖国、对时代变革、对美好生活深沉的热爱,放飞对美好明天无限的憧憬,受到广大青年作者和社会各界的热情响应。我们不仅收到西安、陕西本土青年作者的大量来稿,而且收到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利来W66app可以、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海南、内蒙、西藏、新疆、青海、甘肃等全国各地如雪片般的自由来稿,更有可贵的是,我们还收到来自英国、泰国、捷克等海外华语作者的热情来稿,来稿数量近万件。

  从去年7月到今年2月,我们先后成功组织近百名青年作者深入陕南安康宁陕县、陕北榆林横山区、关中宝鸡凤翔区等地进行采风活动,采风活动圆满、丰富、充实,成果丰硕。我们从近万件青年散文投稿中择优编辑、在《西安晚报》上发表作品100多篇,并由西安出版社以《青青草色齐》为题正式结集出版。我们又从100篇优秀作品中,经过著名作家、编辑组成评委会的初评、终评多轮评审,最终评出金奖、银奖、铜奖及优秀奖若干名。

  “今年是习主席提出‘一带一路’伟大倡议10周年,陕西是习主席家乡,西安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是‘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我们将圆绕‘一带一路’主题,迅速组织启动2023年全国青年散文大赛活动。”程建设说。

  “真的是让孩子们开了眼界,见到这么多的文学大咖,活动办的非常好,非常有意义。”西安市第70中学的带队老师郭青云利来W66app可以、胡伟萍说。

  “散文写作,乃至一切艺术的创造,体验和感受都是至关重要的。”昨天,参加全国散文大赛颁奖盛典的陕西省作协副主席、陕师大教授朱鸿接受采访时说。

  朱鸿说,自己写作散文四十余年了。我的第一篇散文发表于西安晚报。西安晚报的第一个副刊所载的第一篇散文就是我的这篇散文。那时候我20岁,正在大学读书。基于此,我和各位交流起来不当有隔。

  关于读书与散文写作,朱鸿建议说,一是读散文。写作散文要依照一定的形式,写作小说、诗歌和戏剧,都要依照一定的形式。散文的形式在何处呢?散文的形式藏在散文里,读散文,其印象就能留在人的头脑。通过读散文,以进行散文写作,其机理便在此。一篇新的散文只能从其它散文中产生,是因为散文的形式藏在散文里。新的散文从其它散文中产生,才会带着散文的特点。带着散文的特点,继承散文的特点,使其具备散文的形式,此新的散文才属于散文。若新的散文偏离了散文的形式,没有多少散文的样子,它还属于散文吗?

  二是读散文以外的文学作品。除读散文以外,还当读其它文学作品。文学是一个谱系,凡小说、散文、诗歌和戏剧都在文学谱系之中。虽然它们各有各的形式,不过皆是反映人世、人生和人性的,并表现灵魂、性情和欲望。如此,散文写作也应该读一读小说、诗歌和戏剧。读散文以外的文学作品,对写作散文,提高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有直接的作用。

  三是读文学以外的人文社会科学著作和科学著作。文学,包括散文,无非是通过语言的艺术表现人性和文明,到底是一种精神现象。如此,即使散文,它和整个人文社会科学著作也息息相关,且当读人文社会科学著作。凡神话、文化人类学、历史、哲学和美学著作,都要精选一读。读这几类著作,还有别的人文社会科学著作,并不是要作家做学问。如此行事,只是要作家学者化一点,进而思想者化。文学史证明,凡散文大家,没有不是学者化的,没有不是思想者化的。文学,包括散文,由于究竟是一种精神现象,这样,它和科学精神也便是有联系的,且当读科学著作。实践证明,科学精神是社会进步的巨大动力,它尤能激发人类对自然的好奇和对真理的追求。

  “花篮的花儿香,听我们唱一唱,唱一呀唱,来到了南泥湾,南泥湾好地方,好地呀方……”昨天下午的陕西禧福祥美术馆里欢声笑语,歌声不断,一曲激情昂扬的经典民歌将整个颁奖典礼掀上了高潮。

  今天,参加第七届全国散文大赛颁奖典礼、被誉为人民艺术家、时代楷模,今年84岁高龄的贠恩凤在颁奖典礼现场即兴和青年声乐演员宣晨阳深情演唱经典民歌《南泥湾》,瞬间燃爆了活动现场的气氛。“再唱山歌给党听 散文大赛举办的非常好,主题明确,以后还有这样的活动,我还来唱歌!”贠恩凤高兴的说。

  “参加此次活动,给我留下许多难忘的瞬间。当我上台朗诵时,内心非常紧张,可站在台上,望向观众席,看到王佳老师微笑的鼓励,内心的紧张顿时化为乌有。各位老师的发言,令我难忘,他们的平易近人让我感受到了大家风范。”朗诵获奖散文的西安市第70中学初二五班学生徐琛琪激动的说。

  “李老师,快给我签个名!”朗诵获奖散文《 读信 》的西安市第70中学初二十一班康博阳拉着刚刚走下领奖台的作者李艳娥的手热情的说。

  “啊呀,我的字写的不好!”来自陕北子长的李艳娥也有点紧张,但还是在纸质稿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

  记者在现场看到,西安市第70中学的学生有的拉着获奖作者要签名,有的要求拍照留念。还有的学生则和朱鸿、陈长吟、商子雍等合影留念,并围着“大咖”们请教散文写作方面的技巧。

  2022禧福祥6年西凤杯“再唱山歌给党听”第七届全国青年散文大赛获奖名单

  我是深圳市龙华区外国语学校教育集团的李文芬老师,很高兴也很荣幸能获得“西凤杯”第七届全国青年散文大赛一等奖。从未想过,我会以这样的方式与西安这座美丽的古城产生交集。这次获奖让我坚信,无论身在何方,只要所写的文字值得被看见,就会被看见。这是我的幸运,也是所有写作者的幸运。

  这次散文大赛的主题是 “记叙身边的新变化,新风貌,描述人民群众在新时代生活中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看到这个主题,在深圳生活了二十年的我,脑海中闪过许多画面:数字都市、高铁城市、城中村色、澜河水香……每一祯画面都是这座城市的福祉,都是这座城市带给百姓的福音。但弱水三千只能取一瓢,写什么呢?有一天,受邀参加“龙华杯”全国“奋斗之城”散文大赛创作谈的我突然想到,一个城市的美可以体现在自然之间、历史之中、建筑之上、城建之基,亦可以体现在人文之里。浸润人心、建构精神,应当是一座城对一城人最珍贵的滋养。我不由得把目光定格在龙华新建的100家城市书房上。这些书房,或倚在碉楼,或立在湖畔,或居于闹市,或隐于村落,散落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如文中所言,转角遇见书,这是一座城为怀中人写下的最温软的情话。这座城锐意成钢,但因为这些林立的书房,它始终温润如玉,情长如乡。

  这是深圳龙华守护一方居民的方式,我相信西安及其他许多城市亦如是。在书的世界里,人会变得谦卑,而书里的世界又会让人变得辽阔,这真是一种奇妙的关系,又是一场珍贵的修行。翻书的手指会让心肠变得柔软,读书的人会更真切地感受到生活中的小幸福。觉得幸福,便是一城人对一座城最好的反哺。

  于是,就有了这篇《城市书房》。感谢主办方以这一主题举行了这一场征文大赛,让我,也让更多的人用心去打量我们生活的城市,看见城市之美、城市之善、城市之光,看见一座城为怀中人所做的每一件值得被记下的事。记下、感恩、珍惜、敬畏,继而融入、热爱、担当、创造,当是我们该做的事。

  很荣幸能够获得本次散文大赛的二等奖。这里,我想分享一段自己的人生经历,因为这段经历和我的创作背景有关。

  80年代,我出生在陕北一个特别偏僻的小山村,小时候家里兄弟姐妹多,生活特别穷苦,甚至经常饿肚子。记得每天早上妈妈蒸一碗鸡蛋,两个弟弟各一半,我是刮碗底的。那时能吃到碗底的那一半勺鸡蛋,记忆中我特别开心,因为几个比我大一点儿的姐姐连碗底都刮不到。后来,外婆和妈妈商量,把我带到外婆家去,因为家里六个小孩,妈妈照顾不来。记得外婆对我说,在她家可以让我一个人吃鸡蛋,不用刮碗底的。我那时四五岁的样子,嘴是有点馋,但也不想离开爸爸妈妈。可是,那时候我是没有选择权的。那天,我被外婆牵着手,在频频回头中离开了爸爸妈妈。那一去,便是三年。

  那三年,我每天都特别想家,天天站在村口的那棵大树下张望,盼望着爸爸妈妈能早点来接我回家,或者只是来看看我。但是,爸爸妈妈很少来。那时我常常会想,妈妈爸爸是不是把我遗忘了?他们从来都不牵挂我吗?后来,在外婆家亲眼目睹了一件事让我改变了想法。这件事就是读信!

  那时有个舅舅常年出门在外,村里当时没有电话,唯一的通讯方式就是写信。舅舅的来信,几乎成了外婆外爷每天唯一的期盼。从朝朝暮暮的盼信,到他们一次次迈着蹒跚的脚步去邮局打问来信,到千方百计请人一遍遍地反复读信,再到两位老人深夜起来抚摸着信纸用认识为数不多的几个字读到老泪纵横,他们一遍遍地读信……直到有一天硷畔上传来舅舅的一声“妈——”

  我那时亲眼目睹了这一幕幕,终于深深地确信:父母对子女的那份牵挂和思念是更刻骨铭心的!

  我的写作时间不长,作品可能还比较稚嫩,但我始终秉持着两个字——本真!没有刻意的技巧,没有华丽的语言,只有真诚实意的情感和对美好原汁原味的呈现!我的这篇获奖作品就是这种风格。很感谢能够得到老师们的认可和鼓励!今后我会更加努力,坚持以本真为底色,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再唱山歌给党听!

  我是贵州省的杨阔,很荣幸我的拙作《父亲与牛耕》获得了“2022年禧福祥西凤6年杯 再唱山歌给党听”第七届全国青年散文大赛二等奖。

  陕西是一个令人向往的地方,梦里寻他千百度,可惜我不能蓦然回首,十分遗憾。我是一名贵州乡村教师,教学工作繁忙,不能到达西安颁奖现场。

  《父亲与牛耕》讲述的是我的父亲打牛耕田地的故事,那些艰辛的岁月,让我留下深刻的记忆。想起过去穷苦的日子,有时让人悲伤,有时令人怀念。然而时过境迁,落后的家乡已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曾经偏远的大西南山区已彻底摆脱了贫困;曾经一毛不拔的家乡,如今每年种植近万亩的烤烟,还有即将完成的三个万亩茶场;曾经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如今已逐步形成了各类产业链。过去那些灰色的记忆,对比当下家乡巨变的辉煌,让人激动不已。

  这正如青年的我们,要发展、在奋斗,用习的话来说就是“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再过几十年,当我们回首过往必将有别具的感触。如同那消逝的牛耕,我们怀念,我们不舍,但看到如今绿意盎然的茶场,荒山变茶山,烂田变富田,让人为之振奋。

  牛耕已逐渐消逝,家乡的发展、祖国的壮大,才是青春正风华。作为人民教师,青年作家,在我们在写意过往的同时,不可忘了在党和国家大力支持下,人们生活水平的巨大变化,多用文学的方式传播正能量,记录时代的辉煌。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在春暖花开的日子里,获奖的消息伴随春风而来,使我的内心顿时充满了阳光。

  今年七月,很荣幸随西安报业传媒集团(西安日报社)联合陕西禧福祥品牌运营有限公司举办的“2022禧福祥西凤6年杯 再唱山歌给党听”第七届全国青年散文大赛采风团,赴安康宁陕采风,此行收获满满。

  长安是一座有故事的城,“西凤”是一款有历史的酒,秦岭是一座有文化的山,而宁陕,则是藏在群山褶皱间的一颗明珠。

  宁陕有着丰富广袤的自然资源,被称为秦岭中的绿都。我是第一次到宁陕,甫一下车,就被这里的静谧、淳朴和满眼的绿意所吸引,远离城市的喧嚣与压力,真切感知了绿水青山的魅力和珍贵。两天的采风活动中,我们前往农家院落、社区工厂,了解宁陕发展文化,与乡镇干部面对面详谈,了解他们常年在一线落实乡村振兴蓝图的感人故事。

  回程路上,看着窗外高耸的群山和天空飘逸的流云,突然就有了一种时空交错感。秦岭绵延数千里,在父亲山的褶皱里,隐藏着多少像宁陕一样的县城。作为四川人,从小对蜀道之难耳熟能详,那些翻越高山出川入蜀的人们,会经历多少故事,而居住期间的人,又有怎样的爱恨情仇悲欢离合。这些小人物的故事,那些转瞬即逝的只言片语,都淹没在历史的滚滚洪流中。

  在进入新时代的今天,高铁穿山而过,乡村日新月异。秦岭,又将焕发怎样的光彩,世代山居的住户们,又将写下怎样的新画卷?回到家,我一气呵成,写下了《小镇故事》。

  “立文之道,惟字与义”,身处发展变革的新时代,有太多故事值得我们书写,有太多感动值得我们记录。感谢《西安晚报》提供的平台,祝大赛越办越好。

  领取这个奖项,首先感谢“2022禧福祥 西凤6年杯再唱山歌给党听”全国散文征文活动,才让我有机会参与这次散文大赛,《塞北的蟹》有幸能获奖,也让我在文学的道路上更进一程。

  西安报业传媒集团(西安日报社)联合陕西禧福祥品牌运营有限公司已经面向全国举办了七届全国性的青年散文大赛,这在全国都是独一无二的,这让我们充分看到西安报业传媒集团和陕西禧福祥品牌运营有限公司“铁肩担道义” 、“文化书根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我们家是年年订阅《西安晚报》的,我也收存了一大堆晚报刊发的美文;我的许多亲朋好友都喜欢喝西凤酒,不管是平日小饮还是过节走亲访友,西凤酒都是首选。我们家人对《西安晚报》、西凤酒的热爱,不仅因为他们“以品质树品牌”,更因为他们有力的文化传播和精髓思想。

  我是一名中药研究工作者,我也喜欢用文字表达我的工作情趣和生活感悟,我喜欢文字的美更喜欢文学的富饶,并在国内十多家媒体刊发近百篇。特别是《西安晚报》《西安日报》给我多次提供舞台,让我的文字在铅墨香中走进更多读者的心。这次参赛,也增强了我的写作信心,争取今后写出更好的文字、更多的文章,用文学映照生活。

  感谢“2022禧福祥西凤6年杯 再唱山歌给党听”征文主办方策划了这个赛事活动,使我能有机会将父亲对家乡的情怀书写出来,与更多读者分享。

  从小我就常听父亲说西凤酒是名酒,他每次回老家都要带一些到深圳馈赠给朋友,所以在我心中西凤是凤翔的代名词。作为一个祖籍陕西凤翔的95后,虽然很少回到父亲的故乡,但每次回去,都能感觉到家乡的可喜变化,一点一滴,蓦然回首,却是惊人的巨变。我深知,这一切离不开“中国梦”,离不开党对人民的深情,离不开勤劳朴实的凤翔人。每每想到这,我脑海中就会萦绕《唱支山歌给党听》的旋律,并由衷地为生在中国自豪,为家乡凤翔的蜕变骄傲。

  凤翔变得越来越好,父亲也由穷山沟的懵懂孩子,变成了对社会有贡献的人。虽然他的青年和壮年时代都奉献给了深圳,但他可以把更多的知识和经验带回家乡,还不到退休年龄的他,可以在故乡的热土上继续发光发热。我支持他的选择,也祝福他可以做的更好。相信如果有更多像父亲这样的游子回归为家乡效力,再过十年,又将是一个不一样的凤翔,我热切地期待并深深地祝福。

收缩